楊麗娟

簡介: 國籍:中國民族:漢出生地:甘肅省蘭州市經(jīng)歷:瘋狂追星劉德華,導致出現(xiàn)轟動一時的“楊麗娟事件”追星事件:事件經(jīng)過1994年楊麗娟突然夢到劉德華,命運從此改變。1995年迷戀劉德華已理智盡失,不上學、不工作、不交朋友。1997年20歲的楊麗娟在父母的支持下,花了9900元參加了一個香 更多>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甘肅省蘭州市

經(jīng)歷:瘋狂追星劉德華,導致出現(xiàn)轟動一時的“楊麗娟事件”

追星事件:
事件經(jīng)過
1994年楊麗娟突然夢到劉德華,命運從此改變。
1995年迷戀劉德華已理智盡失,不上學、不工作、不交朋友。
1997年20歲的楊麗娟在父母的支持下,花了9900元參加了一個香港旅游團,卻未能看見華仔。
2003年父母為滿足女兒追星的心愿,連家里的房子都賣掉,一家人搬到了每月花400元租來的房子中。
2004年楊麗娟得知劉德華在甘肅拍《天下無賊》后,每天從早至晚都站在自家的8層樓頂,但仍未見偶像。
2005年得知華仔住所,與父親再次赴港,失望而回。
2006年3月父親賣腎籌措資金幫女兒赴港追星。
2007年3月25日第三次赴港的楊麗娟終于可以與偶像近距離接觸,還被安排上臺跟劉德華談話及拍照。
2007年3月26日老父跳海自殺,留遺書大罵劉德華。
2007年3月27日楊麗娟埋怨劉德華 痛哭失聲連呼后悔
2007年3月28日楊麗娟母女返回內(nèi)地。
2007年至今,楊麗娟認識到了自己當初的沖動與不足,如今已經(jīng)踏實的過著自己的生活。
求助媒體,以期圓夢
楊麗娟,13年瘋狂追星(楊堅稱自己不是劉德華的粉絲,而是因夢生情),不上學、不工作,只為了見劉德華,而溺愛她的父母更是不惜傾家蕩產(chǎn)地支持她。1997年9月楊麗娟第一次隨旅行團到港尋劉德華,失望而歸。
2004年初,劉德華在甘肅拍攝《天下無賊》,楊麗娟就站在自家屋頂從早到晚地等,期望劉德華從門前經(jīng)過,當年10月,父母籌借了5000元讓楊麗娟到北京看劉德華的演唱會,但因為離得太遠,那一晚楊麗娟很失望。
2005年,楊父賣了房子讓楊麗娟到香港旅游,可惜還是沒找到劉德華,只是將一封信交給了劉德華的鄰居。
到了2006年3月,已經(jīng)一貧如洗的楊父想到了賣腎支持女兒見劉德華,但在醫(yī)院卻遭到了拒絕,此時已經(jīng)“走投無路”的楊父想到了媒體,在他看來媒體“擁有巨大的能量”。
2006年3月22日,《蘭州晨報》一篇名為《蘭州女孩林娟苦追劉德華12年》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全國許多媒體都先后報道了該事情,稱“林娟事件”。在網(wǎng)絡(luò)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各大網(wǎng)站甚至做了相關(guān)的娛樂專題。
楊父以為借助媒體強大的輿論壓力能夠為女兒實現(xiàn)夢想,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劉德華知道此事后透過經(jīng)紀人回應:“不正確、不正常、不健康、不孝。”而當時的媒體和大眾,盡管有人希望楊麗娟能夠和劉德華見上一面,了卻心事,但更多的人卻是把“林娟”作為一個負面典型進行批評,輿論普遍認為屬于“病態(tài)”。楊父也沒有預料到這樣的結(jié)果,而身邊鄰居、朋友的指責和嘲笑更是讓愛面子的這一家人抬不起頭。
電視臺許諾:“安排見面”
“林娟事件”曝光后,還是有媒體來到楊家采訪,北京一家電視臺娛樂節(jié)目記者三次到蘭州,并在節(jié)目中以跟拍的形式播放了楊氏一家的追星生活。該電視臺對楊家曾有過三次許諾,“我們臺有實力,能聯(lián)系到劉德華,見是肯定的”、“劉德華已經(jīng)知道了,下次我領(lǐng)你去見他”、“10月中旬劉德華在北京開《墨攻》發(fā)布會,到時你們?nèi)襾肀本?,我們安排劉德華跟楊麗娟見面,可不要錯過機會?!?br/>然而到了十月份,北京這家電視臺并沒有實現(xiàn)當初的諾言,楊家和該電視臺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摩擦。楊父在電視臺門口舉著“揭露某臺的欺詐行為”牌子,并高聲大罵,電視臺不得不給了2000元錢“資助”這一家三口回蘭州。
楊父跳海,自殺身亡
2007年,楊麗娟一家三口借款1.1萬元,于3月19日來到香港。楊氏一家抵港后租住油麻地一間旅館,由于旅費有限,兩日后便四處露宿。他們到港翌日,三人一早便趕到觀塘“華仔天地”向職員表示想見華仔,幾經(jīng)請求,職員答應會再聯(lián)絡(luò)。但三人擔心情況有變,一度趕到中環(huán)政府總部打算遞信給特首曾蔭權(quán),又到有關(guān)部門求助,希望港府代出頭安排,但不得要領(lǐng)。稍后,三人接到“華仔天地”回復,趕返觀塘再講出心愿,才獲職員承諾代為安排。
楊麗娟后來再獲安排在25日參加慶祝華仔的歌迷生日會,楊氏一家滿心歡喜,但楊女與其他歌迷一樣,與華仔合照后未有機會道出心聲。楊父得悉后非常難過。當晚楊氏一家三人到尖沙咀星光行一間通宵營業(yè)快餐店“打躉”,但母女倆于26日凌晨一覺醒來后,發(fā)現(xiàn)楊父已不知所終,只留下一封12頁紙的遺書,于是立即報警,消防員經(jīng)過搜尋后,在附近海面救起楊父,可惜送醫(yī)院后不治而亡。
楊勤冀在遺書中稱,女兒參加歌迷聚會見到了偶像,但劉德華對女兒“和許多人一樣”,沒有與她單獨會面及給予簽名,“這不公平”。楊勤冀的遺愿是:“你應該見楊麗娟,為她簽個名,救救她,除了你,她已隔絕了這個世界,只有你,才是她心靈的呼喚?!?br/>返回蘭州,記者隨行
楊父在香港跳海自殺后,因事件涉及劉德華,儼然成為兩岸三地的頭條新聞,兩岸三地50多家傳媒追訪。不單香港傳媒大肆報道,臺灣的中央社,內(nèi)地的北京、廣州、上海的傳媒,甚至新華社都派出采訪隊跟進,加上香港的報章及雜志,港報形容“場面‘墟冚’如采訪大人物?!?br/>楊麗娟母女身邊迅速聚攏了當初讓他們失望的媒體,為了滿足多家傳媒采訪,楊氏母女整天各站一邊,分頭接受訪問,傳媒采訪完母親,接著又采訪女兒,母女倆滿肚苦水不厭其煩地把經(jīng)歷說完一遍又一遍。每到一處,也總有大批媒體記者尾隨,香港某報記者說,每到一處,楊麗娟都頻頻回頭,看是否有記者跟著,而一旦發(fā)現(xiàn)沒記者,她就茫然失措。
回到蘭州,曾經(jīng)最先披露“林娟事件”的《蘭州晨報》發(fā)表了《健康追星倡議書》,隨后再也沒有做任何跟進報道,而當?shù)仄渌际蓄惷襟w也只是輕描地淡寫報道母女倆返蘭消息。
但是,香港媒體報道,“ 相形之下,省外媒體倒是熱情高漲,不光母女倆從廣州返回時隨行‘記者團’多達10余人,而且連她們在蘭州的一切食宿費用都是這些媒體安排,并對下榻酒店嚴格保密,一副誓做‘獨家新聞’的架勢”。
從香港到內(nèi)地,因為一直由媒體“保護”著,楊麗娟過著明星一般的生活,大家都想搶到獨家新聞。據(jù)香港《明報》報道,一家廣州的新聞網(wǎng)站更以每日400元的費用,安排楊麗娟母女入住蘭州市一家四星級酒店,擬對她們進行“全程獨家報道”。就算有傳媒要求采訪,也只能透過該網(wǎng)站的安排以電話的形式進行訪問。
4月4日,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名記者齊聚華友飛樂不到80平方米的發(fā)布會廳,采訪楊臣剛資助楊麗娟。14時15分,楊麗娟及其母親在工作人員的護送下走入會場,她們剛一露面,七八架相機一擁而上,一北京媒體記者驚呼:“劉德華自己也沒這待遇!”
反復爆炒后,媒體對她們的興趣也逐漸減低。4月5日,當圍在楊麗娟母女身邊的記者日漸少了時,楊麗娟哭了,“你們就是為了完成任務,掙來你們的錢,利用完我們就一個一個不見了?!?br/>生活打算
2007年,楊麗娟的父親跳海身亡后,當她被問及對于未來的打算時,她說她已想得很清楚了?!白屛胰スぷ魇遣豢赡艿模职衷诘臅r候我都沒工作,他走了我就去工作這樣會被人家笑話。至于婚姻家庭我也從來沒有想過?!辈贿^,她媽媽有這樣的想法,但她覺得這些沒有什么意義。
楊麗娟從小就沒有什么朋友,也從來沒有覺得孤寂。現(xiàn)在唯一能延續(xù)自己生命的方法就是出家,找一個清凈的,沒有人打擾的地方度過自己的后半生。“找一個清凈之地,這是延續(xù)我生命的唯一道路,對我來說是唯一也最合適的道路。走其他的路走不好。把公道討回來之后,也許那樣我心里會好過一點,這個想法我有很久了?!?br/>2009年8月30日,有記者致電楊麗娟,問她對“劉德華曾與朱麗倩結(jié)婚”有什么看法時。楊麗娟的態(tài)度有點漠然。

維權(quán)之路:
訴宋祖德
楊麗娟指控,宋祖德在2007年3月29日至2008年3月11日間,在其3個博客發(fā)表了《劉德華的粉絲楊麗娟,別再出來丟臉了!》等3篇文章,對其及其父母構(gòu)成了侮辱和誹謗。
2009年9月8日楊麗娟訴宋祖德名譽侵權(quán)案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宣判。雖然在二審期間,楊麗娟律師提交了新證據(jù):已作公證的某網(wǎng)站注明轉(zhuǎn)載自宋祖德的三篇文章。但廣州市中院認為,由于網(wǎng)絡(luò)的虛擬性,楊麗娟律師提供的新證據(jù)無法證明網(wǎng)站注明轉(zhuǎn)載自宋祖德的文章的確是宋祖德所發(fā)表,楊麗娟無法舉證證明宋祖德發(fā)表了侮辱楊麗娟的三篇文章,終審判決楊麗娟敗訴。
狀告南方周末
2007年3月26日,甘肅女子楊麗娟的父親為圓女兒的追星夢,在香港跳海自殺。同年4月12日,南方周末第10版刊登了《你不會懂得我傷悲———楊麗娟事件觀察》一文。
2008年3月10日,楊麗娟和母親一起狀告南方周末,認為該篇報道侵犯了楊父、楊母及楊麗娟的名譽權(quán),3起案件共索賠30萬元精神損失費,并要求南方周末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一審敗訴后,楊麗娟母女上訴。
法院判決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楊麗娟追星事件被眾多媒體爭相報道,成為公眾廣泛關(guān)注的社會事件。楊麗娟及其父母多次主動聯(lián)系、接受眾多媒體采訪,均屬自愿型公眾人物,自然派生出公眾知情權(quán)。
南方周末報社發(fā)表涉訟文章的目的,是為了揭示追星事件的成因,引導公眾對追星事件有真實的了解和客觀認識,自然涉及楊麗娟及其父母的社會背景、社會關(guān)系、成長經(jīng)歷,相關(guān)隱私是揭示追星事件悲劇性和反常態(tài)的關(guān)聯(lián)要素。涉訟文章從表面看確是涉及了楊麗娟一家人的個人隱私,但這一隱私與社會公眾關(guān)注的社會事件相聯(lián)系時,自然成為公眾利益的一部分。
法院認為,南方周末報社作為新聞媒體對這一社會關(guān)注的焦點進行調(diào)查,行使報道與輿論監(jiān)督的權(quán)利,并無違反法律規(guī)定。
法院還認為,涉訟文章是該報記者根據(jù)對楊麗娟及其母親等知情人士進行采訪后獲得的新聞素材綜合整理后撰寫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已刪除了可能對楊麗娟的父親楊勤冀造成嚴重影響的敏感素材,也沒有過度渲染楊勤冀的個人隱私,故南方周末報社已盡了謹慎注意義務,不存在侵害楊勤冀隱私的主觀過錯。
涉訟文章沒有使用污辱性言詞刻意丑化、貶損楊勤冀,亦未摻雜對楊勤冀人品、道德等的負面評述,故南方周末報社客觀上也不存在以侮辱、誹謗方式侵害楊勤冀名譽的違法事實。
廣州中院判詞
楊麗娟及其父母多次主動聯(lián)系、接受眾多媒體采訪,均屬自愿型公眾人物,自然派生出公眾知情權(quán);
涉訟文章是為了揭示追星事件的成因,引導公眾對追星事件有真實的了解和客觀認識,涉訟文章從表面看確是涉及了楊麗娟一家人的個人隱私,但這一隱私與社會公眾關(guān)注的社會事件相聯(lián)系時,自然成為公眾利益的一部分;南方周末對這一社會關(guān)注的焦點進行調(diào)查,行使報道與輿論監(jiān)督的權(quán)利,并無違反法律規(guī)定。
自愿型公眾人物
“自愿型公眾人物”是指在主觀上追求或放任自己成為公眾人物,并在客觀上成為公眾人物的人。例如體育明星、影視明星、高級官員等,在主觀上具有希望或放任自己被一般社會公眾所熟知,在客觀上已經(jīng)被公眾所熟知,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事件質(zhì)疑:
楊麗娟對劉德華近乎瘋狂的迷戀,以及她的父親因為女兒沒能單獨和華仔見面寫下12頁遺書后跳海自殺的事,宛如一記響雷,令所有人震驚。人們在惋惜之余也產(chǎn)生了種種疑惑。
疑問一:楊父是怎樣的人?
楊麗娟之父楊勤冀是甘肅省蘭州市某中學的退休教師。該中學甘副校長告訴記者,楊退休前是正常、合格的老師,教過高三,而且還是高級教師。從楊勤冀死時68歲的年齡可以推斷出,他是在38歲時才有了女兒,因此對楊麗娟萬般寵愛。在他看來,女兒的一廂情愿是她為劉德華“作出的巨大犧牲”,因此,華仔必須以相同的熱情來回報她。他把女兒的癡狂和偏執(zhí)全部算在劉德華的頭上,認為是他的原因,才導致他們傾家蕩產(chǎn),債臺高筑。在他看來,只要華仔能夠見自己的女兒,全家人就能獲得新生??墒桥畠涸诮嚯x見到劉德華之后,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和華仔單獨談話。見女兒這一目標無法實現(xiàn),一怒下竟然輕生。
疑問二:楊家真的很窮嗎?
不少媒體報道說,楊家貧困潦倒,但卻為女兒追星花了幾萬元錢,不僅借高利貸,還把房子都賣了。事實果真如此嗎?據(jù)甘副校長介紹,楊家原先住的是蘭州市教育局的福利房,作為高級教師,又是待退休的楊勤冀,有近2000元的退休工資,這樣的經(jīng)濟條件在蘭州市算是中等的。接觸過楊麗娟的蘭州心理專家蘭國強說,楊家的條件是在楊麗娟去了幾次香港后才發(fā)生變化的。我們到她家時,家里已非常潦倒了,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
疑問三:楊麗娟為何如此?
楊麗娟曾經(jīng)對媒體說:“我一直做一個夢,夢見沒有任何人,他(劉德華)牽著我的手,戴著一個禮帽,穿著黑色大衣,我問他心中有我嗎?他當時把我的手握得更緊了,說他心中有我。活著重要還是見劉德華重要?對我來說,見他重要?!?br/>有心理學家認為楊麗娟可能患有強迫癥或者是妄想癥,楊麗娟的病可能與她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有直接關(guān)系,面對女兒瘋狂的追星行為,父母沒有從各個方面來對女兒進行治療、勸導,讓她過一種比較正常的生活。
疑問四:楊家值得同情嗎?
網(wǎng)絡(luò)上有不少網(wǎng)友對楊家父女的行為表示不解,其中不乏刻薄之詞,而對楊家表示同情的則寥寥無幾。楊麗娟的父母曾告訴記者,他們曾試圖勸說女兒放棄,還因此多次發(fā)生激烈的爭執(zhí)。但最終他們發(fā)現(xiàn),任何舉動都無濟于事。因為女兒已經(jīng)越陷越深,甚至不惜自殺。于是父母選擇了妥協(xié),被女兒灌輸了足夠多的迷思幻想,中邪般地認定女兒與劉德華將有一段天賜的姻緣。
楊父死后,有記者問楊麗娟:“你究竟愛華仔多些,還是愛你爸爸多些?”她沉思三秒后,以堅定的口吻說:“我愛爸爸……沒有爸爸,什么都沒有意義了!”話雖如此,但她卻不愿多提如何處理父親后事,連遺體都不愿認領(lǐng),似乎完全忘掉了之前口口聲聲說的對亡父思念、敬愛的話。楊麗娟的母親陶菊英竟然說:“你們(媒體)不應該來包圍我的女兒,而是應該把壓力轉(zhuǎn)移給劉德華!”

媒體失責:對于楊麗娟這一事件,媒體起初表現(xiàn)得很興奮,盡管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事件背后有人操縱,也認為這是件相當無聊的事情,但為了吸引眼球、為了發(fā)行量和收視率,都自覺或不自覺地被卷入了這個漩渦中。
不僅僅是毗鄰香港的廣州,楊麗娟事件讓各地的媒體都激動了一把,在年后波瀾不興的娛樂報道中,大家都像發(fā)現(xiàn)了一條大水魚。不停有外地媒體向廣州的記者打聽楊麗娟的消息或者香港媒體的消息,有些來自華東、有些來自中南、甚至還有來自東北的記者,其中還有人表示愿意出錢“資助”楊麗娟,只要她肯說,并且“獨家”說。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馮應謙在接受采訪時更是公開表示:“楊麗娟事件,傳媒要負上一定責任。內(nèi)地傳媒直接介入事件,甚至利用金錢的協(xié)助,延續(xù)其追星的愿望,令事件可以繼續(xù)發(fā)展,此舉涉及‘造新聞’,有違新聞道德,屬不可接受?!?br/>香港《文匯報》的社評認為:“內(nèi)地部分媒體早就介入楊麗娟追星事件的全過程,推波助瀾之下,令事件愈演愈烈。在助長楊家追星瘋狂行為乃至釀成楊父蹈海身亡方面,部分傳媒難辭其咎。楊父身亡后,部分媒體又出錢把楊家母女接到深圳,從深圳接到蘭州,再從蘭州接到北京接受歌手捐贈。在所謂新聞策劃下,一幕悲劇被傳媒利用為炒作和擴大銷路的對象,這亦顯示內(nèi)地部分傳媒質(zhì)素下滑。內(nèi)地傳媒應吸取教訓,承擔起提升讀者素質(zhì)的社會責任?!?br/>

    楊麗娟寫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