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紀光

簡介: 國籍:中國出生地:湖南武陵山區(qū)生日:1939年職業(yè):男高音歌唱家代表作:《澧水船夫號子》、《打硪歌》逝世日期:2002年何紀光(1939~),男高音歌唱家。出生于湖南湘西漢、苗、土家等民族雜居的武陵山區(qū)。自幼受民歌熏陶,七歲在家鄉(xiāng)賽歌會上奪得銀牌,十四歲考入湖南省民間歌舞團。19 更多>

國籍:中國

出生地:湖南武陵山區(qū)

生日:1939年

職業(yè):男高音歌唱家

代表作:《澧水船夫號子》、《打硪歌》

逝世日期:2002年

何紀光(1939~),男高音歌唱家。出生于湖南湘西漢、苗、土家等民族雜居的武陵山區(qū)。自幼受民歌熏陶,七歲在家鄉(xiāng)賽歌會上奪得銀牌,十四歲考入湖南省民間歌舞團。1965年參加全國音樂周,領唱《澧水船夫號子》、《打硪歌》初露端倪,1960年向著名民歌舒黑娃學會獨具一格的湖南高腔山歌唱法。

1962年入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隨王品素教授學習。能編善唱,既掌握演唱不同類型歌曲的技巧,又發(fā)展了真假嗓結合、剛?cè)岵?、具有中國民族氣派的獨特唱法,音域?qū)拸V,風格淳厚,聲音優(yōu)美,變換自如。

從藝歷程:1965年參加全國音樂周,領唱《澧水船夫號子》、《打硪歌》初露端倪,1960年向著名民歌舒黑娃學會獨具一格的湖南高腔山歌唱法。

1962年入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隨王品素教授學習。能編善唱,既掌握演唱不同類型歌曲的技巧,又發(fā)展了真假嗓結合、剛?cè)岵⒕哂兄袊褡鍤馀傻莫毺爻ǎ粲驅(qū)拸V,風格淳厚,聲音優(yōu)美,變換自如。

1980年,他再次到上海音樂學院學習,使自己成為“歌壇一絕”。他演唱的《挑擔茶葉上北京》、《洞庭魚米鄉(xiāng)》、《濟公之歌》等成為經(jīng)典民歌。1989年,他灌制的唱片《洞庭魚米鄉(xiāng)》獲中國首屆“金唱片獎”。

何紀光生前為中國音協(xié)理事、省文聯(lián)副主席、省音協(xié)主席、省音協(xié)聲樂藝術委員會會長、省歌舞劇院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著名歌唱家。

2002年9月19日凌晨因心肌梗塞逝世于湖南長沙。

藝術成就

全面審美——“三位一體”

何紀光之所以能創(chuàng)立新型高腔唱法,之所以能成為我國獨樹一幟的聲樂大師,竊以為他頗有創(chuàng)見地力倡“全面審美”分不開的。他主張寫詞、作曲、演唱“三位一體”,將歌曲一切藝術美的表現(xiàn)“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于用心靈思索、用心靈歌唱、用心靈造境。他說:只有這樣“全面審美”,才能真正感覺到“傳統(tǒng)韻味”與“時代氣息”全方位的融合。

他創(chuàng)立新型高腔唱法,實際上就是他“全面審美”具體的藝術實踐。

作詞作曲(或編曲)與演唱“配套”,既是為新型高腔唱法“量體定做”,又是為使施展“特技”有個“用武之地”;既是檢驗“新唱法”能否符合“新的需要”,又是在不斷豐富、完善新型唱法。這樣,一度創(chuàng)作與二度創(chuàng)作互為補充,更臻完美。

他作詞、編曲并演唱的《好久沒到這條坡》,其美學底蘊在于對傳統(tǒng)的揚棄,在于生活根基的堅牢,在于完美演繹的視角定位準確,在于審美主體與客體心與心的觀照。這首作品一唱就是幾十年,常常在演唱現(xiàn)場出現(xiàn)臺上臺下“一塊兒共鳴”,變獨唱形式為“一領眾和”,其審美價值已遠遠超出了作品本身的“含金量”。他作曲并演唱的《回苗山》(歐陽振砥詞),其韻味其情趣令人心醉,如飲濃烈的包谷酒如喝苗家的毛尖茶。湘西苗寨風物、人情洋溢于生動優(yōu)美的旋律之中,特別是聲情并茂的演唱,高亢而悠遠的歌調(diào),產(chǎn)生了“聲振林木響遏行云”的藝術威力。又如他作詞作曲的《思念》,雖問世曠久,然從審美的角度聆聽,令人頓覺歌唱家寫的歌,有種既可意會又可言傳的理性感悟:沒有絲毫“一度”與“二度”之分。他的歌完完全全是心靈的音響自然流露,不存絲毫匠意,真正是“唱”出來的而不是“作”出來的歌!

1964年“上海之春”音樂會上,何紀光用新型高腔唱法演唱了《洞庭魚米鄉(xiāng)》(葉蔚林詞、白誠仁曲)和《挑擔茶葉上北京》(葉蔚林詞、白誠仁曲),一舉轟動了上海樂壇。一方面是作品本身的成功,另一方面是與何紀光在運用新型高腔唱法上刻意追求“湘味湘韻”獨到的藝術處理與精湛的演唱技藝分不開的。在表現(xiàn)“特技”時需要“潤色原作”,這意味著他力倡“三位一體”之創(chuàng)見又一次得以具體而生動的論證。比如《挑擔茶葉上北京》一歌,他特意在其尾聲部分添加了原作所沒有的新型高腔唱法音調(diào),有報刊評價為“畫龍點睛”之筆。

原作尾聲::又如《洞庭魚米鄉(xiāng)》,他同樣以新型高腔唱法表現(xiàn)作品高亢激越、閎遠壯闊、粗獷挺拔的氣質(zhì),揚其真假聲大幅度轉(zhuǎn)換自如的優(yōu)勢,同樣兼做“編曲”角色。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湖南衛(wèi)視“春風頌”文藝晚會上,何紀光演唱了參與詞曲創(chuàng)作的《咱老百姓》,全場為之傾倒。謝幕時省委書記楊正午同志上臺緊握著他的手說:“《咱老百姓》這首歌詞、曲、唱都好!”

這首作品,由于高腔唱法大師何紀光全方位地投入,審美“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歌唱家的“歌唱思維”,力求在傳統(tǒng)的“花兒”、“花鼓”音調(diào)上,按照新型高腔唱法的需要進行重構,在不斷尋求現(xiàn)代多重音樂表現(xiàn)手法、全新音樂理念的獨特表現(xiàn)形式與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交匯點上,“轉(zhuǎn)益多師”、“自標靈采”、勇于“吐故”,大膽“超越”,給人以新的視野,以奇的佳境,以美的享受!

    何紀光寫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