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文名:芝加哥交響樂團國籍:美國成立時間:1891年創(chuàng)始人:希奧多·湯瑪斯芝加哥交響樂團是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的一支管弦樂團。是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水準(zhǔn)最高的樂團之一。樂團的成立者希奧多·湯瑪斯在1891年到1905年親自擔(dān)任樂團首席指揮。1891年西奧多·托馬 更多>
中文名:芝加哥交響樂團
國籍:美國
成立時間:1891年
創(chuàng)始人:希奧多·湯瑪斯
芝加哥交響樂團是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的一支管弦樂團。是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水準(zhǔn)最高的樂團之一。樂團的成立者希奧多·湯瑪斯在1891年到1905年親自擔(dān)任樂團首席指揮。
1891年西奧多·托馬斯在C.N.費伊等人的幫助下,獲得5萬元美金保證金,建立了芝加哥樂團,以后15年一直延用這個名稱。后改稱西奧多·托馬斯樂團,1912年采用現(xiàn)今的名稱,是美國歷史最為悠久的3個交響樂團之一。托馬斯去世后,從1915年起,由德國出生的F.施托克繼任指揮 ,使樂團具有了德國音樂傳統(tǒng)的某些優(yōu)點。自從施托克于1942年去世后,樂團一蹶不振。D.德弗從1943~1947年任指揮。A.羅津斯基1948年春繼任后,由于經(jīng)營政策的不同,其任期在一個激動人心的演出季后結(jié)束。R.庫貝利克在擔(dān)任一段時間客座指揮后,于1950年被任命為音樂指導(dǎo)。1953年F.萊納上任,使樂團出現(xiàn)繁榮,成為美國最出色的交響樂團之一。賴特去世后,樂團再次落入低潮。1963~1968年讓·瑪?shù)俎r(nóng)任音樂指揮。G.索爾蒂1969年繼任音樂指導(dǎo)和指揮后,樂團演奏水平日益提高,迎來了黃金時代,繼續(xù)保持其領(lǐng)先地位,成為世界一流的交響樂團。1971年第一次的歐洲之行獲得巨大成功。樂團的永久音樂廳于1904年由公眾捐資而建。樂團共有100多人。演奏曲目廣泛,演奏穩(wěn)重扎實,音響堅實有力,銅管組聲音洪亮輝煌。
輝煌歷史:世界著名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在2004年度為慶祝芝加哥交響音樂廳建立100周年舉行了為期一年的百年慶典活動。在舉行的百年慶典活動的隆重演出中,由Leonard Slatkin擔(dān)任指揮,由索爾蒂(Valerie Solti)擔(dān)任音樂會講解。音樂會的主題是為了再現(xiàn)該團奠基人兼指揮Theodore Thomas所設(shè)計的曲目,也為了紀(jì)念著名建筑師Daniel Burnham那優(yōu)雅的喬治亞建筑風(fēng)格。
芝加哥交響音樂廳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歷史:
1.1902年:購置Leroy Payne的土地,作為芝加哥樂團未來的家,次年,8000位人士捐助了750,000美元,為芝加哥交響樂團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2.1904年:交響音樂廳于12月14日隆重舉辦了首場音樂會,由Theodore Thomas擔(dān)任指揮,音樂廳的大門從此打開了。十天之后,Theodore Thomas最后一次指揮他的樂團,舉辦了其人生的最后一場音樂會。1905年1月4日,Theodore Thomas因患肺炎不幸去世。
3.1909年:俄羅斯著名作曲家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v)擔(dān)任了該樂團的客席指揮兼獨
奏,舉辦了數(shù)場音樂會。
4.1917年:小提琴家海費茨(Jascha Heifetz)作為獨奏演員與該樂團合作首演了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小提琴協(xié)奏曲。
5.1918年:俄羅斯作曲家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在美國舉行了兩部作品的首演,不僅親自指揮了創(chuàng)作的《斯基臺套曲》,而且還作為獨奏,演出了創(chuàng)作的《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
6.1920年:由音樂總監(jiān)Frederick Stock創(chuàng)建的芝加哥交響樂團附屬樂團在芝加哥交響音樂廳舉行首場音樂會。
7.1925年:俄羅斯作曲家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首次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并演出其自己的作品,包括《火鳥套曲》(Firebird)。
8.1928年:法國作曲家拉威爾(Maurice Ravel)進行了唯一一次和芝加哥交響樂團的合作,指揮演出其作品《Daphnis和Chloe》以及《鵝媽媽》。同年,鋼琴家Vladimir Horowitz首次在美國巡演期間,和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
9.1934年:作曲家肖恩伯格(Arnold Schoenberg)和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在交響音樂廳指揮其作品“Verklarte Nacht”。
10.1940年:為慶祝芝加哥交響樂團50周年,該團首演了斯特拉文斯基專門為該團創(chuàng)作的《C調(diào)交響曲》。
11.1941年:為慶祝芝加哥交響樂團50周年,與指揮托斯卡尼尼進行了唯一的一次合作。同年,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作為獨奏演員演出其《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
12.1950年:在擔(dān)任芝加哥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前三年,F(xiàn)ritz Reiner作為客席指揮在交響音樂廳進行首演。
13.1951年:音樂總監(jiān)Rafael Kubelik指揮該樂團通過WENR電視臺進行了首次電視實況轉(zhuǎn)播演出。
14.1958年:15歲的鋼琴演奏員,芝加哥現(xiàn)任音樂總監(jiān)丹尼爾·巴倫博伊(Daniel Barenboim)在交響音樂廳舉行了獨奏首演。
15.1960年:在獲得莫斯科柴科夫斯基比賽大獎之后兩年,美國鋼琴家Van Cliburn與芝加哥交響樂團進行了首次合作,Reiner擔(dān)任指揮。
16.1965年:指揮索爾蒂(Georg Solti)和大提琴演奏家Mstislav Rostropovich首次在芝加哥交響音樂廳舉行音樂會。
17.1966年:芝加哥建筑師Harry Weese負(fù)責(zé)監(jiān)督自該音樂廳啟用以來的首次重大維修工程的實施。
18.1969年:Pierre Boulez首次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同年,巴倫博伊(Barenboim)作為獨奏演員,和芝加哥交響樂團再度同臺演出,演奏了巴托克(Bartok)的《鋼琴協(xié)奏曲Concerto》(作品1號)。
19.1981年:交響音樂廳進行第二次維修,包括安裝供殘疾人使用的設(shè)備和新的Moeller管風(fēng)琴。
20.1986年:索爾蒂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合唱團為小熊隊比賽進行助威演出。
21.1990年:芝加哥交響樂團為慶祝創(chuàng)建百年舉行盛大演出,該團當(dāng)時的前人、時任和現(xiàn)任指揮Kubelik、索爾蒂和巴倫博伊共同指揮該團演出。
22.1995年:新的交響樂中心于5月份舉行奠基儀式,音樂廳的翻新費用達到1.2億美元,夏天,該音樂廳的擴建工程正式啟動。
23.1997年:3月29日,索爾蒂最后一次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演出肖斯塔科維奇的最后一首交響曲――《十五交響曲》。10月4日,巴倫博伊指揮交響樂團為交響音樂廳再度開放舉行盛大演出,由多明戈(Placido Domingo)擔(dān)任男高音獨唱。
名人介紹:音樂總監(jiān)
由1943到1953的十年,芝加哥交響樂團過渡了三位音樂總監(jiān),他們分別是迪法(Desire Defauw)、羅津斯基(Artur Rodzinski) 和庫貝立克(Rafael Kubelik)。接下來十年是芝加哥的萊納(Fritz Reiner) 時代。喜愛古典音樂的朋友對萊納和芝加哥的組合一定不會陌生,他們的許多名演至今仍是樂迷與發(fā)燒友的最愛。嚴(yán)格來說芝加哥管弦樂廳的音效并不十分理想,但是五零年代的RCA工程師卻在這兒創(chuàng)造一連串的錄音奇跡。聽聽萊納的巴托克(Bela Bartok) 管弦樂協(xié)奏曲,那種飽滿的音色、磅礴的氣勢,分別代表了錄音與演奏的至高成就。
提奧多·湯瑪斯
芝加哥交響樂團成立于1891年。當(dāng)時美國著名的指揮家提奧多·湯瑪斯(Theodore Thomas) 受芝加哥富商諾曼·菲(Norman Fay) 之托籌組芝加哥交響樂團。草創(chuàng)之初,湯瑪斯即以成就最好的樂團為目標(biāo),而他的雄心壯志也獲得諾曼·菲的鼎力支持。是年十月十六日芝加哥交響樂團在湯瑪斯指揮下初試啼聲,好評如潮,奠定此后百年不垂的基礎(chǔ)。湯瑪斯擔(dān)任芝加哥首任音樂總監(jiān)長達十三年,直到1905年去世為止。而芝加哥交響樂團也于他去世的前三周正式遷入管弦樂廳(Orchestra Hall) 的現(xiàn)址。
菲得立克·斯托克
菲得立克·斯托克(Frederick Stock) 接續(xù)湯瑪斯成為第二任音樂總監(jiān)。史托克任職三十年(一九〇五年至一九四二年),是芝加哥交響樂團歷任音樂總監(jiān)中在位最長的一位。史托克是一位充滿活力與創(chuàng)意的音樂家,同時熱中音樂教育和音樂普及。一九一九年在他的倡議之下成立儲備樂團芝加哥市民交響樂團(Civic Orechestra of Chicago),此舉不但首開儲備樂團制度之先,同時提供年輕音樂家一個良好的成長晉升管道。史托克也是致力古典音樂平民化的先驅(qū),芝加哥交響樂團在他的領(lǐng)導(dǎo)下首次以通俗音樂會的型式同群眾接觸,并且為兒童舉行音樂會,做音樂扎根的工作。
馬蒂農(nóng)
一九六三年法國名指揮馬蒂農(nóng)(Jean Martinon) 接替萊納領(lǐng)導(dǎo)芝加哥交響樂團。但是馬蒂農(nóng)在五年任內(nèi)并無建樹,直到一九六九年索爾提(Sir Georg Solti) 繼任音樂總監(jiān),芝加哥才再度綻放異彩。索爾提在位二十二年(一九六九至一九九一),但是他和芝加哥樂團的合作關(guān)系卻延續(xù)到九七年逝世。一九九一年巴倫鮑依姆(Daniel Barenboim) 接下索爾提的棒子,成為芝加哥交響樂團現(xiàn)任、同時也是第九任音樂總監(jiān)。除了歷任音樂總監(jiān)外,芝加哥交響樂團曾先后出現(xiàn)過三位首席客座指揮。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 是芝加哥第一位首席客座指揮,
他的正式職稱雖然僅有一九六九至七二年短短三年,但是他客席芝加哥樂團卻可以回溯之五〇年代后期。阿巴多(Claudio Abbado) 也于八〇年代初期同芝加哥維持密切的關(guān)系,他是第二任首席客座指揮。一九九五年起,布列茲(Pierre Boulez) 成為第三位客座指揮。
伯納德
作為當(dāng)今最杰出指揮家之一的伯納德·海丁克,幾乎可以視為荷蘭在音樂界的象征。他的指揮穩(wěn)健有力,指揮曲目廣泛。他活躍于樂壇已超過半世紀(jì),灌錄唱片過百張。在由音樂雜志《美國音樂:國際表演藝術(shù)指南》頒發(fā)的年度大獎中,海丁克獲得“年度音樂家”桂冠。
1929年3月4日,海丁克生于阿姆斯特丹一個富裕世家。1955年被聘為荷蘭聯(lián)合廣播樂團副指揮。1956年被聘為荷蘭希爾沃?jǐn)⒛窂V播樂團首席指揮。此后,海丁克一帆風(fēng)順的開始了他輝煌的指揮生涯。1961年海丁克成為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樂團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首席指揮,1964年成為樂團的音樂總監(jiān)兼首席指揮,這意味著他坐上了世界一流樂團的頭把交椅,此時的他才35歲。海丁克在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任職的1967年到1979年期間,還兼任倫敦愛樂樂團首席指揮。1977年,英國格林德伯恩歌劇院音樂總監(jiān)由海丁克接任。1982年,海丁克首次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指揮演出。1985-1986年樂季是海丁克最忙碌的一年,他先后指揮了波士頓交響樂團、蘇黎世音樂廳管弦樂團、柏林愛樂樂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等,并在倫敦皇家歌劇院指揮演出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阿拉貝拉》。1992年夏,他帶領(lǐng)英國皇家歌劇院赴日本巡回演出了莫扎特的《唐·喬萬尼》、《費加羅的婚禮》。1992-1993年樂季,他在英國皇家歌劇院演出的劇目有理查·施特勞斯的《沒有影子的女人》、亞納切克的《狡猾的小狐貍》和莫扎特的《唐·喬萬尼》。
50多年來,海丁克敬業(yè)樂業(yè)、德高望重,在世界樂壇上有很高威望。為了表彰他在音樂文化上的卓越貢獻,各國政府授予他多項勛章、頭銜,如1969年被荷蘭女皇封為爵士,1977年被授為大英帝國榮譽爵位,1988年榮獲牛津大學(xué)音樂榮譽博士學(xué)位,1991年獲得荷蘭伊拉斯默斯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