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換星移,萬物皆得始終,
有所興,有所滅,
唯生長無窮盡。
李宇春年度「音樂敘事」最終回,
西門少年 + 神回復 + 野蠻生長,
11 月 22 日,秉時揭曉。
西門少年
少年心氣,從未脫胎換骨;櫛風沐雨,亦可道不遠人。
有限的體量中,《西門少年》被賦予了「回溯」與「眺望」的雙重視角。在這首由李宇春原創(chuàng)的 896 字「自述式」音樂作品中,她罕見地將其難以忘懷和排遣的成長史進行了梳理。作為八零年代生人,雖然并未與那個蓬勃熾熱又脆弱魯莽的時代正面交鋒,但她卻從中汲取了日后生長的必要養(yǎng)分。這是一種本能,也是天賦。
以成都人民南路的主席雕像為中心進行輻射,東南西北四「城區(qū)」在當?shù)胤窖灾斜环Q為「門」。南門燈紅酒綠,東門安分守己,北門迎納八方來往,而西門,是李宇春口中的「野路子」。在新華西路的平房區(qū),李宇春是這樣的「西門少年」:她爬墻、打電玩、拿算盤當滑板,在超負荷的教育體系內(nèi)保留了自得其樂的興趣。她敏感而樂觀,在個體與時代互為鏡像的每一個轉(zhuǎn)折點,都無一例外地展現(xiàn)了驚人的適應性;而其中的張望和彷徨,被她一笑而過。
目力所及處,「西門少年」就棲身于不動聲色的日常。他們用尚且柔弱的經(jīng)驗消解人生的變數(shù),并在面對業(yè)已成型的世界時,拿出了令人驚訝的勇氣。讓他們尤為珍貴的不是眼界、格局或追求,而是在波瀾壯闊的時代圖景中,他們?nèi)绾巫宰C,如何迎擊「道阻且長」的現(xiàn)實困境。
有人會變,少年會朽。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與世界角力的關(guān)口,強盛的生命力、內(nèi)在的堅持和持久的熱忱總能更勝一籌,這是以「回溯」為度量衡才能顯現(xiàn)的不凡。
在李宇春獨有的語言體系中,《西門少年》所描繪的正是這一時代群像。少年未必來自西門,也絕不只將回溯作為唯一視角。山川湖海,斗轉(zhuǎn)參橫,知往昔,更眺望前路。它將帶人走向哪里,無可預知,但前路作為少年們的將來時,價值無可取代;而人生的迷人之處,也就存在于「來處」和「安放之地」間的漫長距離,這一路的癡迷、瘋狂、落魄、欣喜、孤獨,是一個人所能享有的最大的現(xiàn)代性。
制作人張亞東為《西門少年》這首自述式的作品營造了精準契合李宇春語境的氛圍,副歌部分的旋律更選用了李宇春早期代表作《我的王國》的旋律,巧妙地與《西門少年》的雙重視角形成呼應。二度擔綱 MV 導演的許闖則大膽選用了「最原始的黑白影像風格,不使用任何道具和環(huán)境的修飾」,以十個跨度極大的造型,還原「最李宇春的西門少年」。
神回復
這些都是如宇宙定律般的相愛,你那無足輕重的漠視,足以將我們款待。
作為《野蠻生長》第四篇章《長》唯一的情歌,《神回復》是李格弟交出的第三首詞作,拙稚無巧,卻隱秘地勾勒出了相愛之人無害的驕恣,有著全然不同于《無花果》的維度。野蠻生長的情歌從「在有生之年全然地遺忘」(《無花果》),到「分手后我有徹底崩潰的權(quán)利」(《合理哀傷)》,經(jīng)過代謝的愛人們,輕聲向「愛需要被理解,愛需要被祝?!沟年愐?guī)說了一句「不」。
- 因為我們就是相愛了 / 就只是這樣 / 其余是廢話
- 如果大家對我們很失望 / 我們要移民到外星球 / 找到新的水源
「這首歌對感情的態(tài)度在于,我們的愛情跟別人沒有什么關(guān)系,是一種愛誰誰的小倔強,」李宇春說,「那種說不的方式,根本就不是宣言式的,有可能只是心里說了一個不」
而面對陳小霞細膩的「長線條」旋律,制作人陳偉倫「采用了弦樂四重奏和鋼琴、吉他的編配」,并將相對古典的和聲走向與器樂的演奏方式融入其中,從而「出人意料」地演繹出一幕元素間相互對話、互為亮點的音樂劇。為凸顯李宇春聲線的辨識度,錄音期間,他特別設計了幾段猶如「音樂劇轉(zhuǎn)場般的編配轉(zhuǎn)換」,為這首至性至情的作品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解析空間。
野蠻生長
在我的開始就是我的結(jié)束,在我的結(jié)束也是我的開始。
2015 年末,《野蠻生長》破壤而出;2016 年末,《野蠻生長》獨木成林。「開始那個青澀的起點就是我最終的落點,」李宇春說,「野蠻生長這四個字的時態(tài),一定是開放的,延續(xù)的?!?/p>
為什么?
因為人生不可能被設計,也無法下定論;
因為「野蠻」不等于疾風驟雨的侵略;
因為于他人而言,「生長」只能被見證;
因為所謂的驚擾天下,只是一個身處臺風眼的時代個體,靜觀其變;
因為少年播下的一顆種子,將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刻,再萌芽,再生長,再度證明它于這天地間的存在感。
"/>
物換星移,萬物皆得始終,
有所興,有所滅,
唯生長無窮盡。
李宇春年度「音樂敘事」最終回,
西門少年 + 神回復 + 野蠻生長,
11 月 22 日,秉時揭曉。
西門少年
少年心氣,從未脫胎換骨;櫛風沐雨,亦可道不遠人。
有限的體量中,《西門少年》被賦予了「回溯」與「眺望」的雙重視角。在這首由李宇春原創(chuàng)的 896 字「自述式」音樂作品中,她罕見地將其難以忘懷和排遣的成長史進行了梳理。作為八零年代生人,雖然并未與那個蓬勃熾熱又脆弱魯莽的時代正面交鋒,但她卻從中汲取了日后生長的必要養(yǎng)分。這是一種本能,也是天賦。
以成都人民南路的主席雕像為中心進行輻射,東南西北四「城區(qū)」在當?shù)胤窖灾斜环Q為「門」。南門燈紅酒綠,東門安分守己,北門迎納八方來往,而西門,是李宇春口中的「野路子」。在新華西路的平房區(qū),李宇春是這樣的「西門少年」:她爬墻、打電玩、拿算盤當滑板,在超負荷的教育體系內(nèi)保留了自得其樂的興趣。她敏感而樂觀,在個體與時代互為鏡像的每一個轉(zhuǎn)折點,都無一例外地展現(xiàn)了驚人的適應性;而其中的張望和彷徨,被她一笑而過。
目力所及處,「西門少年」就棲身于不動聲色的日常。他們用尚且柔弱的經(jīng)驗消解人生的變數(shù),并在面對業(yè)已成型的世界時,拿出了令人驚訝的勇氣。讓他們尤為珍貴的不是眼界、格局或追求,而是在波瀾壯闊的時代圖景中,他們?nèi)绾巫宰C,如何迎擊「道阻且長」的現(xiàn)實困境。
有人會變,少年會朽。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與世界角力的關(guān)口,強盛的生命力、內(nèi)在的堅持和持久的熱忱總能更勝一籌,這是以「回溯」為度量衡才能顯現(xiàn)的不凡。
在李宇春獨有的語言體系中,《西門少年》所描繪的正是這一時代群像。少年未必來自西門,也絕不只將回溯作為唯一視角。山川湖海,斗轉(zhuǎn)參橫,知往昔,更眺望前路。它將帶人走向哪里,無可預知,但前路作為少年們的將來時,價值無可取代;而人生的迷人之處,也就存在于「來處」和「安放之地」間的漫長距離,這一路的癡迷、瘋狂、落魄、欣喜、孤獨,是一個人所能享有的最大的現(xiàn)代性。
制作人張亞東為《西門少年》這首自述式的作品營造了精準契合李宇春語境的氛圍,副歌部分的旋律更選用了李宇春早期代表作《我的王國》的旋律,巧妙地與《西門少年》的雙重視角形成呼應。二度擔綱 MV 導演的許闖則大膽選用了「最原始的黑白影像風格,不使用任何道具和環(huán)境的修飾」,以十個跨度極大的造型,還原「最李宇春的西門少年」。
神回復
這些都是如宇宙定律般的相愛,你那無足輕重的漠視,足以將我們款待。
作為《野蠻生長》第四篇章《長》唯一的情歌,《神回復》是李格弟交出的第三首詞作,拙稚無巧,卻隱秘地勾勒出了相愛之人無害的驕恣,有著全然不同于《無花果》的維度。野蠻生長的情歌從「在有生之年全然地遺忘」(《無花果》),到「分手后我有徹底崩潰的權(quán)利」(《合理哀傷)》,經(jīng)過代謝的愛人們,輕聲向「愛需要被理解,愛需要被祝福」的陳規(guī)說了一句「不」。
- 因為我們就是相愛了 / 就只是這樣 / 其余是廢話
- 如果大家對我們很失望 / 我們要移民到外星球 / 找到新的水源
「這首歌對感情的態(tài)度在于,我們的愛情跟別人沒有什么關(guān)系,是一種愛誰誰的小倔強,」李宇春說,「那種說不的方式,根本就不是宣言式的,有可能只是心里說了一個不」
而面對陳小霞細膩的「長線條」旋律,制作人陳偉倫「采用了弦樂四重奏和鋼琴、吉他的編配」,并將相對古典的和聲走向與器樂的演奏方式融入其中,從而「出人意料」地演繹出一幕元素間相互對話、互為亮點的音樂劇。為凸顯李宇春聲線的辨識度,錄音期間,他特別設計了幾段猶如「音樂劇轉(zhuǎn)場般的編配轉(zhuǎn)換」,為這首至性至情的作品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解析空間。
野蠻生長
在我的開始就是我的結(jié)束,在我的結(jié)束也是我的開始。
2015 年末,《野蠻生長》破壤而出;2016 年末,《野蠻生長》獨木成林?!搁_始那個青澀的起點就是我最終的落點,」李宇春說,「野蠻生長這四個字的時態(tài),一定是開放的,延續(xù)的?!?
為什么?
因為人生不可能被設計,也無法下定論;
因為「野蠻」不等于疾風驟雨的侵略;
因為于他人而言,「生長」只能被見證;
因為所謂的驚擾天下,只是一個身處臺風眼的時代個體,靜觀其變;
因為少年播下的一顆種子,將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刻,再萌芽,再生長,再度證明它于這天地間的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