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蔡德允(1905-2007),生于浙江吳興,3歲時隨父母遷居上海,8歲入學,就讀湖州旅滬公學小學部。17歲在上海女子師范學堂畢業(yè),其后在中西女塾執(zhí)教。1924年進女子高等專修學校深造,22歲畢業(yè),開始從事教學工作。1928年到香港。1941年拜泛川派琴家沈草農(nóng)學習古琴。其琴風儒雅 更多>
蔡德允(1905-2007),生于浙江吳興,3歲時隨父母遷居上海,8歲入學,就讀湖州旅滬公學小學部。17歲在上海女子師范學堂畢業(yè),其后在中西女塾執(zhí)教。1924年進女子高等專修學校深造,22歲畢業(yè),開始從事教學工作。1928年到香港。1941年拜泛川派琴家沈草農(nóng)學習古琴。其琴風儒雅清麗,婉約瀟灑,不務光華。日軍陷港后,由港返滬。1950年回香港。1964年應香港新亞書院新亞國樂會聘為古琴組導師。 在40余年里,蔡德允以弘揚中國傳統(tǒng)道德價值、堅持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己任,積極推廣古琴,培育新一代琴人。她教育學生抵擋非藝術(shù)的干擾,力求保持藝術(shù)的純粹性。她的學生中,彈琴出色的有劉楚華、蘇思棣,會作曲的有謝俊仁,專注研究絲弦的有黃樹志;在中國音樂研究上有成就的有張世彬,還有古琴收藏家沈興順等,還有潘重規(guī)、黃繼持、胡菊人、屈志仁與榮鴻曾等學者,甚至有外籍人士。
她兼通詩詞、書法,有大量詩詞作品及書法作品展出。
在香港琴界,提到蔡德允,人們無不肅然起敬。因為40余年來絕大多數(shù)的香港琴人,若非蔡老師的門生,也一定是她弟子們的門生。因此,在20世紀香港琴樂的傳承歷史與這位非凡的“跨世紀”琴家之間,就形成了一種難以剪斷的密切關(guān)系。蔡老師很自然地成為半個多世紀以來香港古琴藝術(shù)領(lǐng)域的見證人和象征,一個無法繞開的歷史存在。
蔡德允著有《愔愔室琴譜》,收琴曲三十五首,并記錄了她六十年的習琴心得。另外,她還有《蔡德允古琴藝術(shù)》演奏專輯流行于世,收錄琴曲包括:《古琴吟》、《慨古吟》、《關(guān)山月》、《湘江怨》、《良宵引》、《玉樓春曉》、《精忠詞》、《陽關(guān)三疊》、《普安咒》、《平沙落雁》、《梧葉舞秋風》、《長門怨》、《梅花三弄》、《憶故人》、《漁樵問答》、《醉漁唱晚》、《水仙操》、《龍翔操》、《瀟湘水云》、《陽春》、《胡笳十八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