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or Markevitch

簡介: 中文名:伊戈爾·鮑里索維奇·馬克維奇別 名:Igor Borisovich Markevitch國 籍:烏克蘭代表作:鋼琴協(xié)奏曲,小交響曲,芭蕾《畫謎》出生日期:職 業(yè):指揮家擅長類型:管弦樂,芭蕾音樂伊戈爾·鮑里索維奇·馬克維奇(Igor Markevitch,19 更多>

中文名:伊戈爾·鮑里索維奇·馬克維奇

別 名:Igor Borisovich Markevitch

國 籍:烏克蘭

代表作:鋼琴協(xié)奏曲,小交響曲,芭蕾《畫謎》

出生日期:1912年8月9日

職 業(yè):指揮家

擅長類型:管弦樂,芭蕾音樂

伊戈爾·鮑里索維奇·馬克維奇(Igor Markevitch,1912—1983 )原蘇聯(lián)(烏克蘭)指揮家,1926年師從布朗熱,后成為許多歐洲一流樂團的客座。1955-1960年任蒙特利爾交響樂團音樂指導(dǎo),1955年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在美國的首演,1957-1961年任拉穆勒樂團、1965-1968年任西班牙廣播交響樂團常任指揮,1968年起任蒙特卡羅歌劇院院長;馬克維奇糅合了俄羅斯民族與法蘭西民族對管弦樂色彩感的不同感覺,他詮釋的作品獨特韻味。他是優(yōu)秀的斯特拉文斯基作品詮釋者,以指揮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柴科夫斯基的交響曲、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著稱。

人物伊戈爾·鮑里索維奇·馬克維奇(烏克蘭語:?гор Борисович Маркевич, 1912年8月9日-1983年3月7日),烏克蘭指揮家,作曲家。兩歲時就隨家人移居到西歐,著名鋼琴家科爾托發(fā)現(xiàn)了他的音樂才能,帶他到巴黎師從娜迪亞·布朗熱。

1929年他與賈吉列夫合作,寫了很多芭蕾音樂。二戰(zhàn)后他停止作曲,從事指揮,先后在加拿大,瑞士,法國等地的樂團中任職。

他的音樂作品受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羅科菲耶夫的影響較大,有豐富的節(jié)奏和音色。在指揮方面,他特別擅長詮釋斯特拉文斯基和柴可夫斯基、柏遼茲的作品。

芭蕾舞劇《畫謎》(1931)是為紀念曾對他的創(chuàng)作獎掖備至的季阿吉列夫而作。作品還有芭蕾舞劇《伊卡洛斯》、一部根據(jù)彌爾頓《失樂園》而作的康塔塔、一部樂隊演奏的大協(xié)奏曲和小交響曲,以及室內(nèi)樂。

1958年應(yīng)聘為巴黎拉莫魯克管弦樂團指揮,其后在馬德里和蒙特卡洛斯擔(dān)任指揮,又任日本愛樂樂團名譽指揮。

人物生平:雖然伊戈爾·鮑里索維奇·馬克維奇對俄羅斯音樂的演繹是如此之純正,但他生命里沒有多少時間是在俄國度過的。

馬克維奇1912年生于一個音樂傳統(tǒng)深厚的俄國富裕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那年他的家庭就離開了俄國,于是他接下去的數(shù)年時間都是在法國和瑞士度過的。他隨布蘭熱夫人學(xué)習(xí)作曲,隨科托學(xué)習(xí)鋼琴,不久就成為了一名小有名氣的作曲家。由于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在二戰(zhàn)后很少聽得到(除了Marco Polo曾出版過他的作品的CD),因此我們現(xiàn)在無法想象他當(dāng)年曾被“伊戈爾第一”(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譽為“伊戈爾第二”!他時常作為鋼琴演奏家演奏自己的作品,并同時隨蒙都和謝爾辛學(xué)習(xí)指揮,1937年他首次成功地指揮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

一位作曲家轉(zhuǎn)而從事指揮并逐漸失去作曲的創(chuàng)作力這也并非罕見,許多指揮家都是先從指揮自己的作品開始再漸漸地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指揮中去的,如薩金特。而馬凱維奇不可思議之處是他從作曲家直接過渡到指揮家,這兩個頭銜幾乎沒有并列過。二戰(zhàn)中,他被困意大利,在他身上發(fā)生了一些至今都無法搞清的事。戰(zhàn)爭的經(jīng)歷對他觸動很大,他還得了重病,婚姻也破裂了。他的第二任妻子是一個意大利貴族,于是他加入了意大利藉。

二戰(zhàn)結(jié)束后,馬凱維奇已是專職指揮了,但他對自己的作品越來越失去信心,并避免指揮自己的作品,(桑德斯指出馬凱維奇曾禁止自己作品的演奏,但1958年伯恩斯坦還是指揮了他的《伊卡萊》。)因此這些作品和很快就被人們遺忘了。有多少聽過他指揮的人知道他曾是一位作曲家?戰(zhàn)后他完成的第一件大事是重新組建了馬喬·費奧倫蒂諾管弦樂團,同時他也展現(xiàn)了其他一些方面的才能,比如他寫了一本書,名叫《意大利制造》。那段時期正值“馬歇爾計劃”在歐洲大行其道,但意大利人對美國人給予的“施舍”似乎沒有預(yù)想中的那么歡迎,這使美國人十分惱火,對意大利人頗有微詞。馬凱維奇的這本《意大利制造》寫得十分有趣,對意大利人的性格作了相當(dāng)深入的剖析。他正是通過了對意大利精神的闡釋使美國人的不滿情緒得到了緩解。馬凱維奇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的活動是世人皆知的,他同時也教授指揮課程,一份因特網(wǎng)上的研究報告顯示有大量指揮家,其中有一些是相當(dāng)有名的,曾“師從過馬凱維奇”。雖然馬凱維奇并非指揮貝多芬的權(quán)威,但在晚年他開始對貝多芬的交響曲感興趣,并錄制了一套帶分析注解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

因此實際上已經(jīng)有了“兩個”伊戈爾·馬凱維奇,一個是作曲家,一個是指揮家,但最近顯示可能還有“第三個”伊戈爾·馬凱維奇。

1999年。一名“企圖悔改”的恐怖分子以“揭秘”的形式宣稱,伊戈爾·馬凱維奇正是恐怖活動背后的這些“老前輩”之一,即使他擠不進這一行列,那也屬于恐怖集團中的核心成員!而且這名恐怖分子還披露說綁架刺殺莫羅時“赤軍旅”的指揮部正是設(shè)在位于佛羅倫薩的馬凱維奇的家里!這事被報界沸沸揚揚炒了一陣,連意大利國會中專門調(diào)查恐怖活動的委員會也煞有其事地要求警方和司法機構(gòu)加以調(diào)查和核實。然后,這一足以使馬凱維奇身敗名裂的傳聞便在各大媒體銷聲匿跡了(但警方的調(diào)查未終止,因此這事兒什么時候可能還會冒出來)。

我提這些事只是想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剖視馬凱維奇的一生。畢竟音樂是一門有關(guān)愛、仁慈、信仰和人性的藝術(shù)。一個人用一只手指揮音樂而同時用另一只投放炸彈,這可能嗎?也許要看他指揮的是什么性質(zhì)的音樂吧。讓我再舉個例子,指揮家賈南德里亞·加瓦澤尼的兒子曾與“赤軍旅”組織有牽連,指揮家得知兒子干了這樣的事后失望不已。現(xiàn)在如果有人說老加瓦澤尼當(dāng)時就知道兒子的所作所為并鼓勵他那樣做(當(dāng)然至今還沒有這樣的說法)時,我會毅然否定,一位能把威爾第和普契尼的歌劇指揮得如此具有人性的音樂家是決不會同時策劃、甚至只是贊同爆炸和綁架行為的。但是對充滿冷峻的野性的馬凱維奇,我則沒有那么肯定。

經(jīng)典錄音:EMI 20世紀大指揮家系列唱片品評-馬克維奇

伊戈爾·馬克維奇(EMI20世紀指揮家系列)

伊戈爾·馬克維奇(EMI20世紀指揮家系列)

專集

唱片編號:EMI CLASSICS CZS 5 75124 2(2CD)

1. 柴可夫斯基:《曼弗雷德》交響曲

2.格林卡:《伊凡·蘇薩寧》中的序曲、波蘭舞曲、克拉科維亞克舞曲、圓舞曲

3.威爾第:《命運之力》序曲

4.德彪西:《大?!?/p>

5.夏布里埃:《西班牙》

6.拉威爾《達芙尼與克洛?!返诙M曲(現(xiàn)場錄音)

7. 理查·施特勞斯:《梯爾·歐倫施皮格爾惡作劇》(現(xiàn)場錄音)

演出:貝爾格萊德歌劇院合唱團(2)、北德廣播合唱團(6)、法國國家廣播交響樂團(7)、拉慕魯管弦樂團(2、4)、倫敦交響樂團(1)、新愛樂管弦樂團(3)、北德廣播交響樂團(6)、西班牙廣播電視交響樂團(5)

指揮:伊戈爾·馬凱維奇

錄音地點:馬德里(5)、巴黎Maison de la Mutualite(2、4、7)、漢堡音樂廳(6)、倫敦溫布利鎮(zhèn)大廳(1、3)

錄音時間:1956年11月1—2日(7)、1957年12月18日(2)、1959年5月2—3日(4)、1960年2月15日(6)、1963年11月1日(1)、1966年12月31日(5)、1967年10月16—18日(3)

20世紀70年代中期我移居意大利時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許多在50年代、60年代經(jīng)常進行錄音的指揮家后來從倫敦的錄音棚或是音樂會中逐漸隱退,讓人摸不著頭腦他們到底是死了還是退出舞臺了,而我竟在意大利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身影,而且他們在那兒非常成功。這些指揮家包括洛弗羅·馮·馬塔奇克、彼得·馬格,當(dāng)然還有伊戈爾·馬凱維奇。(10余年后,這些指揮家中的一些又回到了倫敦的音樂舞臺。)

我首次接觸馬凱維奇的演奏并不令人愉快。我打開收音機收聽羅馬一家電臺播送的舒伯特第五交響曲,其中三個樂章簡直不忍卒聽,而慢板樂章更是令人膩味,讓我難以忍受。節(jié)目間歇有指揮家的訪談,一聽才知道是馬凱維奇,他在節(jié)目中說如何如何熱愛舒伯特并且在指揮了他的音樂后感到被凈化,接著他對樂團的配合表示贊賞并談了他如何和各位演奏員切磋解決柏遼茲《幻想交響曲》中許多平衡和清晰度的問題。廣播節(jié)目于是開始播放這個《幻想交響曲》的錄音,馬爾凱維奇指出的問題倒是沒錯,可他哪里解決了呀,錄音里只有沉重、含混不清的音色!我想,這個馬凱維奇真是會胡說八道。

沒過多久,我聽說馬凱維奇患了耳疾。這套唱片中公允而透徹的說明書的作者阿蘭·桑德斯指出馬凱維奇從那時起已很少指揮,但我估計桑德斯是被馬凱維奇暫時從倫敦舞臺隱退所誤導(dǎo),因為據(jù)我所知馬凱維奇當(dāng)時還是經(jīng)常指揮意大利的廣播樂團,直至1983年他逝世為止。但考慮到身體狀況他這樣做并不明智。

我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馬凱維奇的魅力。我一次買了他指揮的柴可夫斯基交響曲全集中價LP中的一張,當(dāng)我聽過后毫不猶豫地把其他幾張也都買了下來,包括本套唱片收錄的《曼弗雷德》交響曲的錄音。這套全集除了第四交響曲的演繹略有爭議外(速度奇慢,有些地方處理不當(dāng)),完全可列居最出色的柴可夫斯基交響曲全集之一,至少能與著名的穆拉文斯基版本相媲美!另一項發(fā)現(xiàn)是馬凱維奇指揮愛樂管弦樂團的《春之祭》(實際上是他第二次錄這一曲目),其粗獷的野性使這一錄音成為同一曲目的最優(yōu)秀版本之一。

馬凱維奇指揮的柴可夫斯基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他棒下的倫敦交響樂團完全是像一個俄羅斯樂團在演奏。倫敦交響樂團平時那種溫和、醇厚的聲音在這里不再出現(xiàn),有的卻是弦樂聲部銼磨聲般的重音和銅管聲部幾乎達到極限的音響?!堵ダ椎隆方豁懬难葑喑錆M了一種使人著魔的張力,即使在慢樂章中也未中斷。這一慢樂章的演繹表達得極其強烈、緊湊,沒有任何松懈之處;而末樂章更使人體會到一種野性的釋放。

第二張CD中所有曲目的演繹都充滿了一種狂熱的張力,我發(fā)現(xiàn)我得不時地休息,聽聽別的指揮家的演奏來放松一下自己。馬爾凱維奇的演繹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他似乎不是將管弦樂隊中每件樂器的音色融合在一起,而是使它們對立起來互爭高低。如他指揮的《大海》,這是一片永無寧靜的狂怒之海,錄音時麥克風(fēng)與樂隊很近,故音質(zhì)有時達到失真的邊緣。夏布里埃天真無暇的小曲《西班牙》在馬凱維奇的棒下充滿火熱激情和光輝,雖迷人但有時讓人喘不過氣來,與西班牙指揮家阿塔烏爾弗·阿根塔微笑般的演繹大相徑庭。很難令人相信馬凱維奇的《達芙尼與克洛埃》比博爾特從容不迫的版本只短了30秒鐘,但速度代表不了什么。在指揮《達芙尼與克洛埃》中的“日出”時,博爾特似乎是在贊嘆這一奇觀,并在這一美景中迷途不返,而馬凱維奇則給人這樣的感覺,那就是太陽仿佛是被他一手托起的!這個錄音同樣既迷人又累人。在這兒,德彪西、拉威爾同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風(fēng)格之相近再明顯不過了。

在《梯爾·歐倫施皮格爾的惡作劇》一曲中,馬凱維奇再次顯露了他獨到的理解。相比康維支尼在Supraphon的錄音中所描繪的可愛的耍人精梯爾,馬凱維奇好像站在這個鬼把戲的對立面。在馬凱維奇的錄音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倒霉的家伙是如何被追逐、逮補、審訊并最后在一聲震耳欲聾的沖擊中被處決的。(有趣的是馬凱維奇的速度通篇都比康維支尼慢。)而且這是一個現(xiàn)場錄音,因此十分值得一聽。不管這是不是一個恐怖分子在指揮《梯爾》,但我要說的是假如真讓一個恐怖分子來指揮《梯爾》,那就是這樣的!

我在聽這套唱片時,發(fā)覺其所選曲目并不能讓人對馬凱維奇有一全面的了解,比如格林卡的歌劇選段(加起來足有24分鐘)并未體現(xiàn)馬凱維奇指揮俄羅音樂時的激情與粗獷,且這些音樂同唱片中其他曲目相比也較遜色。馬凱維奇指揮的莫扎特評價很高,他指揮的海頓也屢獲好評。我還記得一次在廣播里聽他指揮的貝多芬“田園”交響曲,(我終于還是打開廣播聽他的錄音了,唉!)當(dāng)時他已近晚年,音樂以令人心曠神怡的寧靜結(jié)束??磥磉@套CD所表現(xiàn)出的他在指揮時內(nèi)在的張力最終還是化解了。如今我們要是能聽到馬凱維奇二戰(zhàn)前指揮自己作品的錄音那將是十分有趣的。